忍者ブログ

☆豆芽菜新本部★

乙女遊戲為重心,一般遊戲偶爾有,雜七雜八也是有。

[PR]

×

[PR]上記の広告は3ヶ月以上新規記事投稿のないブログに表示されています。新しい記事を書く事で広告が消えます。

【9時間9人9の扉】全路線感想(上一)

【本文章嚴重劇透,不願被劇透的人立刻左轉出門慢走不送。】

拍手



第一次這樣子寫劇透心得……可能是因為999實在是東西有點多,尤其是需要解釋的名詞。

不過這樣寫起來有種愉快的感覺,如果可能的話,以後考慮要不要把乙女向遊戲心得也改成類似的方法……總比只是寫劇情流水帳好。

 

Nonary Game(ノナリーゲーム)

 

Nona,八代有解釋過,是拉丁語中的一個接頭語,表示「9的…」的意思;而Nonary就是「九進制的…」的意思。

那為何要叫Nonary Game

很簡單,因為這個遊戲的一切都和9有關係。

限制時間為9小時,一共是9個人,而找到「9的門」就能夠逃出生天,也就是這個遊戲的勝利者。

因為這些的理由,八代就說這場遊戲才被Zero稱為Nonary Game

 

 

Nonary project(ノナリープロジェクト)

 

九年前所進行的實驗,為的是尋找「形態形成場」的「送信者」與「受信者」。

當時進行實驗的人是クレイドル製藥公司的CEO,本鄉源太郎,以及另外三個人。(懶得贅述…反正之後會提到。)

當然參加的被實驗體不會是自願的,而是本鄉等人去綁架來的十八個少男少女。

這十八個少男少女是九對兄弟姊妹,「送信者」與「受信者」的比例正好是一比一,每對兄弟姊妹都剛好是一個「送信者」、一個「受信者」。

實驗場所分為兩個地點,一個是客船,也就是Nonary Game所舉行的地點;一個是沙漠當中,內部裝潢完全仿造客船的Q棟。

送信者被一併送去Q棟,受信者則送去客船。本鄉告知送信者,要他們解開Q棟的謎題,並想辦法將解答靠著意念傳達給受信者,否則受信者就會全員隨著客船一起沉入海底。

據說實驗結果,所有人都成功逃出生天,並順利回到家……唯獨一名少女,喪生於此。

 

 

‧形態形成場假說

 

這是由義大利學者Rupert Sheldrake所提出的學說,中文怎麼稱呼這個學說我不曉得,所以是直接延用日文漢字。

所謂的形態形成場假說,簡單說起來就是世界上有種我們看不到的「場」,能將生物或物品所知道的訊息傳達給其他生物或物品。(其實有點像心電感應……)

關於「場」,我其實搞不太清楚,即使看了WIKI我也有點難以理解,所以我自己的解釋就是單純的媒介。如果有人想更準確的知道「場」是什麼,可以直接上WIKI,就不要問我了……(順便一提,日文中稱為フィールド,英文為field

總之,這個看不見的「場」的名字就叫「形態形成場」。

 

形態形成場假說曾經有做過公開實驗,這個在遊戲中也有提到。

就是利用兩張看起來像是抽象畫的黑白畫,讓一千人去辨識這兩張畫的內容是什麼。之後其中一張畫在遙遠地區的電視節目播放,如此知道這張畫的答案的人一下子增加了兩百萬人。

於是學者又在看不到那個電視節目的地方找了八百人辨識這兩張畫,結果只有在節目中播放的那張圖的辨識率大幅增加。

 

另外日本方面似乎也做過類似實驗,這個是從WIKI看來的。

聽說是找了個養狗的人,兩台攝影機分別拍攝主人和小狗。主人由於工作的關係,回家時間幾乎不固定,但是透過攝影機的拍攝,卻發現每當主人踏上歸途時,小狗也同時跑到玄關前等待。

 

遊戲中還提到了另外兩件事情,意圖佐證形態形成假說……或者該說是想讓劇情吸引玩家會比較正確,不過其中一件事情據說只是個都市傳說(不過應該也有不少人是相信的),並非真實的;至於另外一件事找到的資料不多,暫時真假不明。

關於這些似乎是都市傳說的部分,稍後再來提。

 

總之,現在大家應該都稍微理解形態形成場假說了吧?

但是在遊戲當中,並不僅只於此。在遊戲當中扮演著貫穿一切劇情的角色,形態形成場假說如果只有這麼簡單的說明,那就太說不過去了。

 

在遊戲中,打越(此遊戲劇本師)將形態形成場假說發揮更廣。

以下就不是學說,而是遊戲裡頭的假說……當然現實中是不是有這種假說我不知道(一連開了15個分頁調查這假說也很累XD,不過可以確定的是,在遊戲當中這些假說都是「實際存在」的。

 

首先遊戲當中已經確認過形態形成場的存在,但有心人想要找出能輕易將訊息刻劃到形態形成場中的「送信者」,以及特別容易從形態形成場中讀取訊息的「受信者」。

如果找到這兩者,那會變成什麼樣子?

假設送信者Q輕易的將自己蹲下的動作刻劃到形態形成場中,那麼讀取到這個訊息的受信者M就會不由自主的想跟著蹲下。

這樣一來不就能簡單的操控他人嗎?而淳平等人便是認為九年前的「Nonary project」實驗正是為此而進行的。

另外,M也因此能夠輕易得知Q所知道的任何事物……或者該說是Q所刻劃在形態形成場中的「思考」。

但是這個「送信者」與「受信者」的假設,應該局限於時空的限制。

這點就又牽涉到平行世界的問題了。

舉例來說,假設我面前有杯牛奶,我有「喝」和「不喝」的選擇。不管我選擇了哪個,世界都會因此而一分為二,如下圖。

而時空的限制,就是說在A世界的受信者,無法讀取在B世界的送信者所刻劃的訊息。但是在過去的人會不會知道A世界或B世界的訊息?或者說,在過去的人有沒有可能把訊息傳送給A世界或B世界的人?

根據遊戲結局來看,至少是能夠傳送訊息給其中一個世界,或讀取其中一個世界的訊息。

由於這部分的假說在我玩遊戲的時候好像恍神掉了,所以記得不是很清楚,只能從遊戲結局來推斷。(汗)

 

另外打越還有增加其他設定,是關於訊息要如何比較容易的刻劃到形態形成場當中。

他的設定是透過「危機」和「頓悟」而產生的想法,相對而言是比較容易刻劃的。

也因此才會有Nonary project的產生。(頓悟,也就是醍醐灌頂……原本不明白的事情,忽然間搞懂了。)

 

最後一個增加的設定,就是兄弟姊妹當中,大多是一人為送信者,一人為受信者。

這點好像沒什麼好說……不過若是在Nonary project當中,這些能力者沒有血緣關係的話,或許都不會這麼拼命的想要解開謎題,或者是早已內鬨了吧……畢竟只是群十幾歲少男少女,甚至還有九歲的小孩,如果不是為了救自己的兄弟姊妹,搞不好根本無法克制自己的恐懼,更甭說冷靜的解謎題了。

 

 

‧都市傳說,是真是假?

 

前面有提到,為了佐證形態形成場假說,遊戲中分別有提到一些事件,有「丙三醇結晶化」、「酒石酸乙二胺結晶化」、「白老鼠脫逃實驗」、「鐵達尼號預言」。

其中「丙三醇結晶化」以及「酒石酸乙二胺結晶化」,可以在網路上找到相關資料;「白老鼠脫逃實驗」(實際上這個實驗沒有名字)是有看到有人寫,但是不是真的有實行過,同樣不清楚;「鐵達尼號預言」的真假,基本上是可以認定為否。

 

另外,雖然不是要佐證形態形成場假說,但遊戲中也有提到一些有趣的事件和思想,包括了「Ice9」、「ALL-ICE」、「鐵達尼號的木乃伊詛咒」、「鐵達尼號的調包陰謀論」、「忒修斯之船」。

 

最後一個不能說有趣,應該說比較少聽聞,就是「面部辨識能力缺乏症」,粗俗點說就是「臉盲症」。

 

 

‧佐證實例,共時性學說。

 

前面所提到的佐證實例,「丙三醇結晶化」被部分學者評斷為「共時性」的傳說。所謂的「共時性」,就是指「有意義的偶然」。說明白點,就是「富有意義」並「類似」的複數事件,在沒有任何因果關係的情況下,同時(或接連)發生在這個世界上。

這是一個難以用科學驗證的學說,所以信不信就看個人吧。

至於「丙三醇結晶化」為什麼不說是「學說」,而是「傳說」呢?

因為「丙三醇結晶化」這件事,或者該說是論文,也被諸多學者認為是捏造、錯誤的,所以才稱之為「傳說」吧。

 

總之,「丙三醇結晶化」與「酒石酸乙二胺結晶化」的大意都是差不多的。

內容都是講述某物體在某天意外的形成結晶之後,全世界的某物體突然都產生了這種變化……不論是在封閉的罐子裡,或是在遙遠地區,都無一例外產生了這種變化。

就好像透過了「肉眼看不見的場(媒介)」來互相傳達消息……

 

 

‧白老鼠實驗,行為上的傳播

 

前述的「白老鼠脫逃實驗」,就是說明人的行為會透過形態形成場來傳遞給他人,進而導致其他人也會做出相同的動作。

關於這個實驗,我只在一個網站上看到類似的說法,所以不知道是不是真的有人做過相關實驗。

 

這個實驗內容首先是準備了一個U型水槽,兩端的出口分別為A和B。

水槽放滿了一半的水,從中間到達B出口的路線用光照亮,到達A出口的路線則用黑布遮光線;但是B出口設有電網,無法從此出去,真正的出口是A。

接著把白老鼠放入水槽中,讓白老鼠尋找出口。

經過無數次的失敗,白老鼠終於察覺A才是真正的出口。

接著實驗者又放入一隻新的白老鼠……就這樣重複好幾遍、好幾遍後,實驗者發現白老鼠們找到A出口的時間變短了,到最後甚至能夠立刻從A出口離開。

並且,無獨有偶的,遠處的實驗室也做了相同的實驗,但白老鼠們一開始就能夠在極短的時間內找到出口。

 

如果只是同個區域內的同種有這種現象,或許可以說是獲得性遺傳(拉馬克主義當中的學說之一;此學說實際上已被推翻,在DNA上不可能出現此現象),但連遠方的白老鼠們也有相同現象,這又是怎麼回事?

 

難道不是因為白老鼠們透過形態形成場,來互相告知水槽出口的訊息嗎?

 

另外,遊戲中淳平有提出一個問題:「為什麼要在水槽裡放水?」

關於這個問題,請大家不要忘記Nonary project的理論,「在『危機』與『頓悟』之下所產生的思念,比較容易刻劃進形態形成場。」

 

 

‧鐵達尼號沉沒大海早已被預言,受信者的「自動書寫能力」

 

在鐵達尼號事件發生的十四年前,美國的原水手作家Morgan Robertson寫下了一本小說《Futility》。(或稱《The Wreck of the Titan》)

這本小說不僅內容與鐵達尼號發生的事故類似,船隻本身的設定、航行路線等等,都與鐵達尼號酷似。

因此在鐵達尼號沉沒後,這本小說開始大賣,並不少人認為這是Morgan Robertson擁有預言能力。

 

不過以一般人(也就是淳平)的觀點來看,自然不相信有預言能力,於是遊戲又提出另外一個作家,William Thomas Stead

William Thomas SteadRobertson出書的前六年,也曾經寫過類似的小說,內容同樣是以豪華客船的沉沒為主題。

但是William Thomas Stead並不是擁有預言能力,而是擁有「自動書寫能力」。(這點是事實,史實上Stead的確自稱擁有這種能力,甚至曾經為了與靈界通訊而設立了事務所。)

所謂的「自動書寫能力」並不是指筆會自動書寫,而是死去的靈魂附身在人的手上,藉由人的手寫出自己想寫的文字。

但是遊戲中的觀點是,Stead並非「被附身」,而是「去附身」。

 

事實上,Stead也是鐵達尼號的乘客,並於1912年,也就是鐵達尼號沉沒之時喪生。

也就是說,當鐵達尼號沉沒時,Stead就在現場。而過去的Stead透過當時的自己,親眼見到鐵達尼號沉沒的始末。

而他,就這樣把自己親眼所見的光景給寫了下來。

 

Stead為什麼看得到鐵達尼號沉沒?

或者這麼說吧,Stead為什麼能看見並非發生在眼前的事?

難道他會靈魂出竅,甚至附身到未來的自己身上嗎?

如果不是,又為什麼能看見未來的自己所發生的事?是透過「什麼」看見的?

 

當然在現實當中,《Futility》這本書當中酷似鐵達尼號的設定,已被證實是改版時添加的設定,預言什麼的自然不存在。

不過在遊戲當中,請記住,「形態形成場假說是真實存在,送信者與受信者的能力是確實存在」,不只如此,其他現實中可能不存在的能力、事物,也是可能存在的。

 

《下一篇》

PR

COMMENT

NAME
TITLE
MAIL (非公開)
URL
EMOJI
Vodafone絵文字 i-mode絵文字 Ezweb絵文字
COMMENT
PASS (欲修改留言者必填)
SECRET
私密留言
 

MakeS大推不解釋

MakeS -おはよう、私のセイ-

官網點我

不要忘了時間

我是誰

HN:
閻翎
性別:
非公開
自己紹介:
三分鐘熱度的乙女遊戲愛好者,角色心得經常坑掉www
ACG、小說、戲劇、古風歌均有涉獵,但不專精……就是一樣三分鐘熱度ww
歡迎同好搭訕;拒絕伸手黨。

每天噗浪

統計用



LikeCoin

LikeCoin
喜歡我的文章,請點上方連結,
或是點擊每篇文末的Like按鈕,
我將得到likecoin的回饋。

最新回應

私心連結

Copyright ©  -- ☆豆芽菜新本部★ --  All Rights Reserved

「☆豆芽菜新本部★」に掲載されている文章・画像・その他すべての無断転載・無断掲載を禁止します。

「☆豆芽菜新本部★」中的文章、圖像,以及其他所有事物都禁止私自轉載、冒名發表於其他地方。Real Time Analytics

Clicky

Design by CriCri / Material by petit sozai emi / powered by NINJA TOOLS / 忍者ブログ / [PR]